兩元乘車優惠政策須慎重處置 文:文 武

兩元乘車優惠政策為政府庫房帶來較大壓力,每年的支出高達百億元,引起社會討論是否應該檢討及修改這項政策。特首李家超認為,現階段最重要的是針對濫用的情況,應該嚴厲處理,要有具阻嚇性的打擊。

兩元乘車優惠便利長者出行,被認為是一項「德政」,最先由時任特首曾蔭權於2012年6月開始推行,2014年,梁振英任特首時將這一優惠政策擴展至小巴,林鄭月娥任特首時,宣布將60-64歲納入這一政策,但要求受惠者須申請印有個人相片和姓名的樂悠咭。

兩元搭車優惠政策推出後受到社會歡迎,但這項政策導致巨額財政負擔也由去年起逐步引起關注,最初是由行政會議召集人、立法會議員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提出關注。到最近,立法會議員陳健波再次對這項政策表示關注,指出有人每日使用十幾次,存在濫用的情況,認為政府須作出檢討和修訂,避免資源濫用。而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亦指出,將受惠者年齡門檻降至60歲是太過輕率的決定,令問題進一步惡化。

政府將這項政策的討論焦點,引導向「濫用」的問題,但對於何為「濫用」,卻未有清晰的表達。不合資格人士使用長者八達通享用這項優惠,屬於「濫用」的範疇,應該受到嚴厲打擊,但這種情況相信只屬少數,去年共有4042宗懷疑個案,政府加強打擊之後,即使情況大幅改善,對於庫房壓力而言,不會有根本的改變。

關注這項政策導致庫房壓力的人士,更注意所謂一日多搭、長車短搭的問題。不過,不論是一日多搭,還是長車短搭,都是在政策允許之下的行為,雖然未必合理,但只能說是有部分長者用盡福利,很難將其納入「濫用」的範圍,更不要說嚴厲打擊。政府如果不改變政策,只能透過宣傳教育,讓市民自覺合理使用。

社會福利政策從來都是易放難收,推出政策之後,想要收緊,都會遇到較大的社會壓力,如果處置不當,甚至容易引起社會動盪,歐洲許多推行高福利政策的國家,近年都遇到同類的問題,令一些歐洲國家大感頭痛,個別國家甚至陷入債務危機,導致嚴重後果。

現在討論將兩元乘車優惠政策擴展至60-64歲人群是否太過輕率,似乎已經於事無補。福利政策很難再走回頭路,即使只作出微調,提高受惠的門檻,或限制受惠的金額,也將會遭遇較激烈的社會反對壓力,必須慎重行事。

有關兩元乘車優惠政策引發的社會討論,表面上看只是這項政策的收和放的問題,但實際上,背後卻反映出香港社會經濟正在出現較大轉折,其中的問題如果不及早加以重視,將會引起更大的社會效應,甚至會導致社會不穩定。

政府推出兩元乘車優惠之時,正是香港經濟社會處在較好的發展時期,當時,政府庫房充實,有巨額財政儲備,社會更關注政府如何用好錢的問題。但時至今日,經歷了黑暴動亂和三年抗疫,香港社會發生較大的變化,產生深遠影響。

其一,經濟發展減速,政府財政收入減少、財政儲備下降,社會開始關注財政支出過大的問題;其二,人口結構發生較大變化,人口老化趨勢明顯,65歲以上人士所佔人口比例已達20.9%,政府財政用於社會福利的支出,也在逐年上升,至2022/23年度,達1,118億元,相比2017/18年度累計增長71.1%,其中大部分是用於長者福利;其三,香港的生育率、勞動力持續減少,香港的生育率已跌至全球最低的水平,加上人口外流導致勞動力在持續減少,出現大面積人手不足,須考慮輸入外勞的問題。

經濟社會的這些變化,令過去廣受社會歡迎的福利政策,變成巨額的財政負擔,而政府又不可輕易收緊這些福利政策。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解決,長期累積下去,就會形成惡性循環,如果再遇到經濟、社會的突發事件,就會引出更大的問題,甚至危及社會穩定。

政府必須重視問題,現在就要積極地研究,及早找出解決的辦法,而不是只做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的表面功夫。

文:文 武

資深傳媒人,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。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